close

和捲毛哥去拜訪了小捲毛出生之後的小兒科醫生。

診所就在離咱們這條街最近的十字路口邊,走路十分鐘,是 娃娃臉醫生大力推薦的UCLA小兒科,我們找的醫師,又是朋友舉大拇指說好的。


下午四點,診所裡冷冷清清,候診室大廳裡只有一對母女,媽媽在櫃臺和護士聊天。廳裡的椅子沿著四面牆壁圍放,地上擺著玩具和書,感覺上像大家來參加團體諮商,或者是小朋友坐定後可以開始玩大風吹。推開廳門,裡面是寬闊無比的中庭長廊,看診室一間間在長廊兩側,每間都有玩具。陽光燦燦,透過天窗寧靜地灑在中庭的地毯上。整個診所是一派明亮溫馨,不像醫院,比較像小學。

記憶中的小兒科,還沒進門先聞到一股刺鼻的藥味,推開門尖叫嚎哭混著電視的聲音轟轟然在耳邊作響。狹小的候診室裡,兩排塑膠椅面對面,坐著面無表情仰頭看電視的大人,懷裡的小孩抽抽噎噎把鼻涕黏在雜誌上,椅子中間是僅容單人通行的走道。醫生的話不多,就算有也只對大人說,他從來不會跟小孩對話。

『有點燒,我開了退燒藥,等下去打一針。』站在旁邊的大人連忙點頭,無限感激地把掙扎的孩子帶離那張看診桌,壓在一張塑膠皮的病床上,然後大聲說笑的護士走過來,拿著巨大的針筒不耐煩的說,褲子脫掉。


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走進一間沒有藥味,而竟然有很多玩具的小兒科,看診室裡也沒有令人畏懼的塑膠皮病床。


駐診的醫生大概有五位,我們的醫生Dr. Hou,是一位素淨親切的東方女性,年紀三十五上下,說著一口好聽的英文(唉,如果是中文,就更悅耳了)。Dr. Hou身上有一種可以令人安心的特質,這次面談,我們討論了疫苗、黃疸、包皮切割術等寶寶出生後會面臨的問題,還有緊急狀況時的聯絡方式。一切都很好,唯一令我煩惱的是,接下來得跟一堆嬰幼兒症狀的英文醫學名詞親熱親熱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t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